close
轉載自peggy blog
看了很有fu
因此轉載與大家分享
感謝peggy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你今天be了嗎?
最近我常啥事都不做,只是呼吸著。順著氣息吸入流出,感覺自己的存在,或者,感覺到 自己不存在。
呼著吐著,常常就會冒出be這個字。
be動詞是我ㄧ接觸英文不久,就已經學會的字。一開始總認為這個單字簡單,只是變化無 常。
可一聽到披頭四唱到「Let it be.」的時候,卻完全搞不清楚它的涵義。 到了大學,唸到哈姆雷特的「To be or not to be, that is the question.」,
一樣想 不透為什麼這句話會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。 後來,英文唸地多了一些,人生經歷也逐漸地累積,才開始體會出be的涵義,
也漸漸喜歡 上be。
它代表自然、單純、原始,一種不做作的狀態。因為單純不造作,所以,面向更寬廣(像是is、am、are、was、were、being),
遇到I,它變成am、遇到you,它變成are、遇到he 、she、it,它變成is。
因為它什麼都是,遇到不同的主詞,也就可以自然地轉換成最適合的狀態。
它也什麼都不是,只是單純自由地存在著,看看很多有be動詞的句子,明明有它的存在,卻翻譯不出來 ,就知道了。
它只是如如不動,處在那裡,單純自在地存在著。沒有絕對的是與非,沒有絕對的快樂與 悲傷,沒有絕對的黑夜與光明。
be動詞也有表達存在的意思。當你凡事都處在最舒服自然的狀態,你也就無所不在了。笛卡兒說「我思,故我在(I think, so I am.)」。
思緒到了哪裡,你也跟著到了那裡。 存在,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?
等你be了之後,處在最舒服最自在的狀態之後,才可以開始「Be yourself.」,
也可以開始各種不同的面貌「Be happy.」、「Be kind.」、「Be honest.」、 「Be strong.」……。
當然,你更可以在「be」了之後,主動出擊,做出任何你想做的事情;你也可以被動接受 外在的行為。
(英文文法不就是這麼告訴我們的嗎? 主詞 + be + Ving:表主動; 主詞 + be + p.p.:表被動。)。
主動也好,被動也罷,對你來說,這都是再也自然不過的事情了,一點也無須刻意,無須勉強,
你已經全然處在be的狀態裡頭了。
現在,我除了很認真面對自己,讓自己儘可能處在「Be」的狀態,也會順便在上課的時候,讓學生知道,原來有個字,是可以以最輕鬆的態度轉換自己,融在每個不同的主詞後面。形式改變,精神意涵卻不改。原來有個字,是可以不用硬梆梆成為唯一的模樣。 當你學會了be遇到I 會變成am,遇到he會變成is,下次等你遇到了不同的動詞,或者不同的人生狀態的時候,也會問開始自己,遇到不同的狀況,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轉換,而且同時維持自己原本的本質? 遇到抉擇的時候,最難受的時候,往往是處在「To be or not to be」的當口,一旦決定 「Let it be.」,也就海闊天空了。我們可能得花很多的時間在「To be or not to be」上面,直到有一天,才會發現「Let it be.」原來是最好的決定。
看了很有fu
因此轉載與大家分享
感謝peggy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你今天be了嗎?
最近我常啥事都不做,只是呼吸著。順著氣息吸入流出,感覺自己的存在,或者,感覺到 自己不存在。
呼著吐著,常常就會冒出be這個字。
be動詞是我ㄧ接觸英文不久,就已經學會的字。一開始總認為這個單字簡單,只是變化無 常。
可一聽到披頭四唱到「Let it be.」的時候,卻完全搞不清楚它的涵義。 到了大學,唸到哈姆雷特的「To be or not to be, that is the question.」,
一樣想 不透為什麼這句話會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。 後來,英文唸地多了一些,人生經歷也逐漸地累積,才開始體會出be的涵義,
也漸漸喜歡 上be。
它代表自然、單純、原始,一種不做作的狀態。因為單純不造作,所以,面向更寬廣(像是is、am、are、was、were、being),
遇到I,它變成am、遇到you,它變成are、遇到he 、she、it,它變成is。
因為它什麼都是,遇到不同的主詞,也就可以自然地轉換成最適合的狀態。
它也什麼都不是,只是單純自由地存在著,看看很多有be動詞的句子,明明有它的存在,卻翻譯不出來 ,就知道了。
它只是如如不動,處在那裡,單純自在地存在著。沒有絕對的是與非,沒有絕對的快樂與 悲傷,沒有絕對的黑夜與光明。
be動詞也有表達存在的意思。當你凡事都處在最舒服自然的狀態,你也就無所不在了。笛卡兒說「我思,故我在(I think, so I am.)」。
思緒到了哪裡,你也跟著到了那裡。 存在,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?
等你be了之後,處在最舒服最自在的狀態之後,才可以開始「Be yourself.」,
也可以開始各種不同的面貌「Be happy.」、「Be kind.」、「Be honest.」、 「Be strong.」……。
當然,你更可以在「be」了之後,主動出擊,做出任何你想做的事情;你也可以被動接受 外在的行為。
(英文文法不就是這麼告訴我們的嗎? 主詞 + be + Ving:表主動; 主詞 + be + p.p.:表被動。)。
主動也好,被動也罷,對你來說,這都是再也自然不過的事情了,一點也無須刻意,無須勉強,
你已經全然處在be的狀態裡頭了。
現在,我除了很認真面對自己,讓自己儘可能處在「Be」的狀態,也會順便在上課的時候,讓學生知道,原來有個字,是可以以最輕鬆的態度轉換自己,融在每個不同的主詞後面。形式改變,精神意涵卻不改。原來有個字,是可以不用硬梆梆成為唯一的模樣。 當你學會了be遇到I 會變成am,遇到he會變成is,下次等你遇到了不同的動詞,或者不同的人生狀態的時候,也會問開始自己,遇到不同的狀況,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轉換,而且同時維持自己原本的本質? 遇到抉擇的時候,最難受的時候,往往是處在「To be or not to be」的當口,一旦決定 「Let it be.」,也就海闊天空了。我們可能得花很多的時間在「To be or not to be」上面,直到有一天,才會發現「Let it be.」原來是最好的決定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